我认识人社局的领导,可以帮忙办理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费用后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当你遇到这类“热心朋友”要帮你代办养老保险时,你可要当心了,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案例回顾
2021年下半年,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得知身边朋友的亲属大多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存在未交养老保险并急切想花钱补交社保费的情况,谎称自己在社保局“有熟人”、“好办事”、“能补交”,并保证一次性交齐养老保险后,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在既想领养老金又想省钱的心理驱使下,齐某、赵某等18位村民将办理养老保险的钱款共计37万余元转交给了王某某,让其代为办理养老保险。王某某代办“养老保险”后,用“参保人”的身份证件办理了银行卡并一一发放,大部分参保人银行卡第一个月都收到了1100元的转账,王某某称这是人社局发放的“养老金”。其实,他们收到的1100元是王某某将自己银行账户内的钱转账发放到他们银行卡上的。除了这笔转账外,参保人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养老金”,发觉到事情不对,遂四处寻找王某某踪迹,其后,王某某被被害人找到并报警,案件告破。
检察官说法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群体辨识能力不强、对互联网不了解等弱点,通过与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等方式骗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们对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检察官们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犯罪分子的养老诈骗手法主要有四类:
手法一:打着投资养老院、预定养老院床位、购买养老公寓等旗号,以高额分红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的“养老项目”。
手法二: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直播陪护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
手法三: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哄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等“养老产品”。
手法四: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名义,收取材料费、好处费,实施诈骗,严重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检察官提示
发现老人被骗,要及时止损,首先要保留好证据,立即报警,警方会全力破案、追赃挽损。同时,建议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多讲讲防骗知识,提高老年人们在防诈骗方面的认识,增强防骗、识骗能力,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