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2022年1月8日,本轮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二分院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向全体检察人员发出号召:要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市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以工作实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切实筑牢疫情防线,守住安全底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首当其冲,下沉到各个社区协助大筛工作。自2022年1月14日开始,院里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又派出三批共21名党员干部火速支援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砥砺初心使命的检阅场。党徽闪耀,处处是冲在疫情阻击战第一线的共产党员。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1月19日凌晨2点半,我和其他四名同志先后接到赴津南支援抗疫一线的紧急通知。没有丝毫犹豫,我们整装集结,向险而行,星夜奔赴。
驰援津南前,我们五人都在各自下沉的社区协助全员核酸筛查。尹泽贤的妻子怀孕在身,每次清晨出门前,还总要为他准备好保暖衣物、防护用品,送他到门口。对此尹泽贤心中充满愧疚,妻子却说:“这是你的使命,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做好你应该做的,就是对我和孩子最大的照顾。”接到驰援任务时,孙彧不忍心叫醒熟睡的妻子,来不及卸下三轮大筛的疲惫,简单收拾行装后又上战场,义无反顾前往津南抗疫第一线。
抗疫有我、全力以赴
到达津南后,我们来不及休息和调整,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按照统一安排,我们第三批突击队队员入驻津南区宝业馨苑小区,负责为宝业馨苑小区共35栋楼64个门4800多居民进行上门运送物资、处置封控小区生活垃圾等服务工作。平时从事案头工作的五人化身全副武装的“战士”,用辛勤的付出让封控区居民安心隔离,用微笑向群众传达必胜的信念。一天下来,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但我们深知,我们是共产党员,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这场硬仗,我们一定会赢!
几天下来,社区居民都说我们是他们的主心骨;我们却说,居民是我们的贴心人。居民李大爷患有高血压、脑梗塞,长年离不开药物,小区封控时,他的药品所剩无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宋石纯第一时间上门取到李大爷的医保卡,紧急联系医院准备药品,经过消杀的药品很快就送到了李大爷的手中。一声发自肺腑的“谢谢”,让这个年轻的检察干警感慨万千:“人民信赖我们,我们更不辜负,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后勤不后,保障在前
2022年1月19日清晨,当抗疫战士伴随着晨曦一同整装出发的同时,院内的保障物资也一并送往前线。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物资保障让战士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明天降温、大家注意防护的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大家需要什么尽管提,我们一定会为大家服务好……”下沉临时党支部微信群里的每一句叮嘱和问候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让我们每名在一线奋战的同志更有力量。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人们总说,逆行者是英雄,其实我们每一个投身抗疫、支持抗疫的人都是英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贡献和付出,才有了今天取得的成绩。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19日凌晨2点40左右,我接到去津南支援的电话后就匆匆收拾行李赶赴院里,和同事一同出发去了大礼堂,再一次感受到了类似原来在部队紧急集合似的体验。大礼堂前的广场人头攒动,停满了去津南的大巴车。
登上了大巴车,很快就到了津南区。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还有随处可见写着“救灾”的帐篷,在双桥中学开始了等待任务的漫长过程。
下午4点左右随着大巴车的缓缓移动,我们在经过了一天的等待后终于再次踏上征程。放行李,去社区,第一站宝业馨苑。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大白“,帮居民送菜、取物,时间倒也过得不慢。
21号,天津迎来了好消息,社会面清零。我们也被重新分配到咸水沽镇众惠里值守,大家对业务已经轻车熟路。几天的值守后,我们也到了撤离的时候。
隔离点的环境很好,前期院里发的物资、津南区发的物资,加上隔离点发的物资,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虽然此次任务已基本结束,但是防疫这场战争还没完全胜利,我们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尹泽贤
凌晨两点半,一阵手机铃声划破午夜的宁静,也吹响了我们第三批市级机关干部支援津南一线抗疫的号角。收到通知后,我迅速收拾行囊,辞别怀孕六个月的妻子和睡梦中的孩子,赶到指定地点集结完毕。冬天的夜又黑又冷,但集结地天津大礼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家斗志昂扬,个个摩拳擦掌,内心充满必胜的信念。
星夜奔赴津南后,我们立即接受了专业的防护安全培训,然后到达第一个战场——封控区宝业馨苑小区。封控区居民足不出户,下沉干部化身“大白”,把蔬菜等生活物资及用品送到各家各户门口,并带走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老人有购买药品的需求,要仔细核对其药品信息,确保送药及时无误。我的工作看似平淡,却串联起封控区居民和外界的生活,让他们能安心隔离。
后来,我们几人被抽调到急缺人手的众惠里小区。众惠里小区是个没有电梯的六层老楼,作为封控区要求我们服务到门,送些蔬菜上楼还很轻松,爬到六楼送桶装水真是锻炼身体,这时防护服的保暖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送几桶水下来身上就出汗了,我们相互笑道:“这下不冷了。”由于长期在封控区内,有的居民心里变得焦躁,我们通过体贴周到的服务帮他们解决困难,安抚他们的情绪,和居民一起打气。果然不几日,众惠里小区全部解封,我们也作为最后一批下沉干部撤离。
在一线抗疫期间,院里关怀备至,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充足且及时的后勤保障,还多次去慰问家属。院里多次要求下沉干部有困难要向组织提出,我和家人自认为家中没有什么困难。但院里了解到我妻子怀孕在身,一个人顾着肚子里的胎儿还要顾着七岁大的孩子,从院领导到所在处室领导同事都非常关心,多人给我妻子留下手机号说有事随时可以招呼,所在处室还安排了专人送饭探望。组织热情的关怀让我倍感激励,只有将对组织的感激化为抗疫的行动,尽心尽力在冬日里挥洒汗水。
宋石纯
临近年终,奥密克戎突袭津城,疫情的快速蔓延,牵动着津城百姓的心。面对疫情,无数志愿者驰援津南、勇敢参战,因为他们深知“津南胜则天津胜”,要守卫好家园,只有选择逆行、硬刚!我于19日凌晨3点半接到驰援津南抗击疫情的命令后,立即收拾好个人常用物品,同院里其他四名同志一道前往天津大礼堂登车,于7点半左右抵达津南。
作为一名部队老兵、新时代检察人,能参加到这次战“疫”,我深感荣幸,也为自己人生履历上有如此浓墨重彩一笔而由衷自豪。这段时间,我与其他志愿者协助社区完成了核酸检测、楼门执勤、物资配送、购物买药、倾倒垃圾等工作。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让我感觉自己离群众更近了,虽然累却很充实。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封控区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紧张的。但看到医护人员从容、淡定的开展工作,我紧张的心情也开始慢慢平复下来。封控区里所有居民都不能出门,生活物资由我们统一配送。记得一次扫楼通知做核酸,开门的是一位老奶奶,得知她已经做完核酸检测,我们又主动询问她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她眼含泪花,对着我们连声说:“你们辛苦了,谢谢党、谢谢政府、谢谢你们关心我这老太太!”边说边鞠躬。这一幕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感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也让我真正体悟到“群众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内涵。
虽然我已离开部队,不能在战场上为国家和人民冲锋陷阵,但在守卫家园抗击病毒的战“疫”中,我依然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在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路畅
凌晨的出发
19日凌晨3点,我接到去津南支援抗疫的电话,虽然心里有些准备还是有些许紧张。
印象中大礼堂前的广场很空,此刻却停满了前往津南的大巴车。揣着不安的心,我们登上了大巴车。车很快就到了津南,此刻街道上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小区门口搭的帐篷上赫然写着“救灾”,路上只有“大白”们在忙碌,路边一辆辆救护车飞驰而过。看看手机,津南区已划定封控区共54个,此刻的我已再无睡意。
我们把行李放在一所小学,下了车,才发现来了这么多支援干部,宽阔的学校大厅很快就被大家的行李堆满。
“把行李放下,有任务,先上车。”
刚还在思考晚上会不会睡帐篷的我和大家又上了车。
宝业馨苑的夜晚
不知道是因为车窗上的热气,还是外面下起了雾霾,窗外的街景渐渐模糊起来。车行到站,我们来到宝业馨苑。随着人群走到社区服务楼,此刻的大楼就像影视剧里前线指挥所一样,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不大一会儿,宝业馨苑的情况就被我们打听清楚,封控区,高风险,里面居住着大量咸水沽七小的同学和家长。
不大的社区楼很快就被我们转了个遍,可是一位“大白”也没看到。社区书记告诉我们封控区人员和物资只能进不能出,我们的任务是等“大白”到位进封控楼栋,配合明天的九筛。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地图上封控区被重重地标注成醒目的红色。
在周围人的鼾声中,我在会议室里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坐着睡觉。就在这半睡半醒中,迎来了第二天的大筛。
大白、大白
习惯了市里的志愿红马甲,初穿大白服才知道是如此厚重。
“拉紧了,打手胶,袖口扎紧,别用手摸外面”同事们互相提醒着,一套大白服穿下来要十多分钟。兴奋之余同事们还是看了又看,生怕哪里穿的不对,发生危险。
今天的工作是在宝业馨苑楼门盯守,有居民想出楼倒垃圾、买菜,我们帮一下忙。任务并不复杂,但并不像看上去这么简单。虽然带了两层手套,穿着鞋套,但手脚很快就冻得冰凉。面罩加眼睛的组合只能在楼道里暖和片刻就要去外面让寒风帮忙化化雾。还好有居民们的关心和“大白”间的互道辛苦,让大寒之日的我们倍感暖心。
你笑起来真好看
21号,天津宣布社会面清零,许多封控区也降级为管控区,让身处津南的我们内心无比激动。在领导的关心下,院里的、津南区的物资纷至沓来,津南区院也给我们送来慰问品。特别是院里送的物资,每次都有开盲盒般的幸福。院里还贴心地送来了护脸霜和巧克力,让我们在冬日里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比起物资,更暖心的是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问候,每天群里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初到津南的不安和不适一扫而光。
最令人动容的是第一批次同事们巡楼时拍摄的小姑娘为大家唱《你笑起来真好看》的视频。当唱到“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时,小姑娘的童声加上真挚的动作,那一刻真的让我们觉得不论怎样都必须坚守这场抗疫,因为守护津南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守护自己的孩子。
大雪和暂别
不知市内的雪下得如何,津南的雪格外的大。早上五点半就起来准备上岗的我们,得到消息今日任务临时有变,原地待命等待通知。驻地咸水沽三中的广场已经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三中承接了600余人的下沉干部,校长和老师们组成了服务队,每天给我们送吃送穿,嘘寒问暖。风雪中校长和几名老师正在扫雪,大家觉得应当为学校尽一份绵薄之力。风雪中人越聚越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操场被清扫干净。风雪中校长不停地向大家道谢,谢谢大家来津南抗疫。其实我们知道,我们更该感谢他们,正是这些在上万名的志愿者背后站着的人,才让我们更有动力和毅力站在抗疫一线。
22号晚上,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部分人员开始撤离。年关将近,加上连日的奋战,大家其实都希望能早点回家。“女同事先走,老同事先撤。”驻地里各队的领队在商议着撤队的名单。虽然我不是领队,但是我知道真的很难。队伍里有年幼孩子的妈妈,有在小区户外连续住了五天帐篷的女同志,有生病仍然坚守的老同志,也有连续值了多天值夜班深入封控区的同志。谁去谁留都是艰难的抉择。
暂别是必然的,再见已是他年。不论是去是留,大家都是风雪中“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人”。
众惠里的熟人
根据指令,我们留守的第三批次人员到咸水沽镇众惠里值守。与宝业馨苑不同,众惠里一半是封控区一半是管控区。我们和二中法等单位组成混成编队,共同完成值守任务。相较于宝业馨苑的紧张,众惠里的气氛稍显轻松。经过多日磨炼,大家的业务已轻车熟路。
第一天到了众惠里,看到别的单位的同志,聊着聊着,说起他们队伍中有位二分检的家属。
“快来认识一下。”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小姐姐出现在我们面前,一问是小权的爱人。在我印象中小权是个腼腆的大男孩,随第二批次来津南抗疫。前几天刚在津南度过了一个抗疫生日,看视频时,大家还为他妻子不能陪他庆生而遗憾。没想到,夫妻二人携手共赴抗疫一线,二人虽不在一起,但心却紧紧相连。
管控区的居民可以下楼,每一个见我们的人都会向我们打招呼,道辛苦。一个大爷非让我们去家里吃饭,喝碗热面汤,但我们婉拒了。疫情面前,虽然我们站在户外有些冷,但是居民们因为疫情已隔离半月有余,仍然无怨无悔配合工作,可以讲人人都为抗疫贡献了力量。
咸水沽三中的朝霞
宝业馨苑虽然整体封控,但我们值守的楼栋没有阳性病例,可众惠里的封控区已连发两例阳性,又让我们高度紧张起来。这次的战袍是“大白”加“大蓝”,可以讲武装到牙齿了。封控区里居民多日不下楼,积攒的垃圾很多,穿着厚重的防护,戴着雾气蒙蒙的面罩和n95口罩,几乎是一路摸索着爬到了六楼。重重的垃圾加上蹒跚的步伐,总有那么一刻不得不停下脚步缓一缓。虽然看不清彼此,但是只要你穿上这身“大白”,就会明白这不仅是一身战甲,更是一份担当与责任。
26日,天津市再度传来好消息,新增清零。咸水沽三中外面的朝霞格外绚丽。虽然津南区还有部分地区被管控、封控,但大部分地区均已解封。路上的车多起来,咸水沽街面上也迎来了久违的喧闹。就如网上的人们所讲,虽然每天抱怨堵车上班,但多么希望这喧闹能早一天的到来。
财经大学的寂静
时隔十六年,再度回到母校。虽然校区不同,但看到财经大学的名字就莫名的亲切,像回家一般,只不过这次是来隔离。校园里路两旁挂着标语“欢迎抗疫英雄归来”,隔离点准备了新的生活用品,让我们喜出望外。宝坻区院的同事们逐人打电话问候我们。
放下行李,家人打来电话,院领导亲自带队到家里送上慰问,更让我们倍感温馨。
“英雄”一词之于我们言大了,大家给予这般礼遇也确实受之不起。大家喜爱“大白”,是因为“大白”不仅可爱,更是一个超级英雄,可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有一名又一名面对灾难挺身而出的凡人。此刻,财经大学内格外安静,时光流逝会让人感到岁月静好。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正是我们的党和国家,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隔离点内,一周来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客观的讲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开心与自豪。为自己和同事能代表检察蓝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自豪,为身为中国人能在国家有难时可以奔赴一线而自豪,为能作为党员参与这次组织对我们党性的锤炼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