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抗“疫”日记|任婧:女检察官的津南九十六时辰
        时间:2022-01-1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迎战奥密克戎,津南区已经组织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每轮的“配速”越来越快,这是投身战“疫”的每一名战士的战绩。

          一个“不回家”的妈妈

          我叫任婧,是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一名检察官,我的儿子叫章舒承,小名黑米,今年四岁。

          每当儿子问我,妈妈你是做什么的啊?我就这样解释给他听:“警察叔叔负责抓坏人,妈妈当检察官负责问坏人,如果确定是他干了坏事,就要让法官给他判刑;如果发现他干的坏事不严重或者根本没干坏事,就可以放人了。”

          1月16日,晚8点,正当我在检测点忙碌时,一个小小的身影撞进了我的眼帘。

          “妈妈在这里吗?到底哪个是我妈妈呀?我都看不出来。”

          “自己好好看,连你妈妈都不认识了……(生气)”

          “妈妈,你不是检察官么,怎么跑来当医生了?”

          “谢谢啊,我可当不了医生,我是负责登记的。身份证举好了别动!”

          “哦,那你忙吧,我和奶奶回家了,下次再见呦!”

          “好的小哥哥,欢迎下次光临!”

          “今儿服务自己人,纪念一下。”这是晚上12点我结束工作后“盗图”发的朋友圈。

          一个“只认证不认人”的邻居

          自1月8日疫情开始,我所居住的津南区双港镇格林社区就紧急开始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在第一轮大筛中,我主动承担起网格员工作,逐门挨户核对信息、分流引导,服务本楼及邻近楼栋的居民有序排队。为便于工作,我将居民信息用表格进行了统计,记录家中人口数量,有无老人幼儿或行动不便者,并及时报备给社区。

          1月10日夜,津南启动第二轮大筛,我再次组织居民们一如既往地有序排队。至凌晨1点,我负责的楼栋全部完成检测。

          1月11日上午9点,我接到了津南区委组织部的电话:“请你现在立刻到双港实验小学集合参加志愿工作!”火速前往报到的我被分配到身份证信息采集岗位,从二筛到八筛,一干就是8天。

          因为身份证采集系统并不能做到百分百识别,需要时刻关注信息是否准确,利用这个机会,我认识了好多生僻字、多音字。和先生有限的聊天时间里,给他普及汉字知识就占了一大半。本就异地工作两年之久的我们“有事禀报、无事退朝”式的交流方式倒是因此多了一丝乐趣。

          “呦,这不是侯千雨(化名)嘛,我是章舒承的妈妈呀!”

          “是嘛,快叫阿姨。辛苦了啊!”

          “阿姨,我和黑米是一组的,我们是最好的好朋友。”

          很感激组织把我安排在自己的居住地开展工作,身边都是自己人,感受到的温暖是更具体更纯粹的……

          一个两小时一响的闹钟

          起初的两次筛查,因为人手不够,通宵上岗是常事。随着安排日趋科学合理,居民愈发有序,工作效率肉眼可见的大幅提升,我们身份信息采集岗的志愿者们也迎来了两小时一倒班的“春天”。

          我们的点位上,有一位年过五旬的高老师,在连熬了两宿被强制劝退之后,又主动承担起了维持秩序的工作。他还利用时间向医护人员详细学习防护服穿脱注意事项以及消杀程序等,及时向志愿者们普及,并为大家制作了污染区的规范操作提示。我打趣地说:“您这是津南防疫消杀合规第一人呐!”

          在休息的两个小时里,我除了和来自各个领域的同志们聊聊天,了解需求以外,还用微信了解“青花椒”等“时髦”案件,生怕丢掉专业知识,出现舞蹈演员“一天不练功身上长赘肉”的情况。恰好同学里有四川人,我还发信息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收到的答复是“你还是不累……”

          “您受累帮我跟党旗合个影!”

          “我给你防护服上写上名字。”

          “好的,那您就写天津检察吧!”

          新时代检察人既要保“底色”,一如既往地传承、赓续忠诚、奉献精神;更要有“亮色”,先进理念引领、更强专业能力。每一个检察人,都在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携手共进,并肩作战。

          那些让我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瞬间,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那些给予我关爱与帮助的同志们,就是我在津南看到的星星。他们在寒冷的冬夜里,闪烁着微光,指引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