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想回呢,回家第一顿饭吃啥都定好了,不过现在离过年还有二十来天呢,等等再说吧……”
面对等待核酸检测的长队,我怔怔地想起上周五和同事的对话。但自从1月8日“津南区两名人员新冠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这则新闻映入眼帘后,我就知道回家过年是不可能的了。虽然心有不甘,但我心里已经做好了留津过年的准备。
“小伙子,现在测到几号楼了?”老大爷的话把我拉回了现场。
“大爷,现在到5号楼了,差不多还有半个小时这栋楼就完事了。”
以前从没想到自己还有变成“大白”前往一线支援抗疫的一天,也没想到“奥密克戎”这个只在新闻里听过的词就这么突然的出现在了我身边。得知疫情形势严峻,住在津南区双林街道的我,作为一名党员,第一时间就向社区报道,表示如果抗疫工作有需要,我一定积极全力协助。虽然辛庄镇和咸水沽镇距离我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莫名的紧张情绪却也不时地涌上心头。
1月9日,津南疫情形势更加严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数陡然成倍增长。社区通知居民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的同时通知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社区报道。
第一次核酸筛查于如期来到,从未组织过如此大规模活动的我们都有些手足无措。由于工作预案制定的没有那么精准,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毫无秩序地堆在了一起。加上医护人员紧缺,年龄大的居民们忍受了三、四个小时的等待后和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起了争执,抱怨工作人员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妥当。经现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疏导,现场协调老人和小朋友优先检测后,居民们稍显紧绷的情绪也都逐渐舒缓了下来。
从9日下午到10日中午,在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中,第一次核酸筛查也终于圆满完成。我第一次发现“全员核酸检测”这六个字要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复杂。
经历第一次核酸筛查大考后,我们及时学习先进经验、总结经验教训,本着“想全、想细、想万一”的原则制定了第二次核酸筛查工作计划。针对优化采样秩序的问题,我们组建了楼栋网格群,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按照社区安排,逐栋逐户地邀请社区居民通过微信扫码进群,畅通了沟通渠道。
在第二次核酸筛查中,网格群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到了“叫到哪栋哪栋动,在家待命不挨冻”。这一方面避免了社区居民在数九寒天中挨冷受冻,另一方面避免了人群聚集,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同时,我们还设置了绿色通道,做到70周岁以上的老人、3岁以下的小朋友及其他行动不便的居民随到随检。
在采样过程中,我还拉起了氪金大喇叭作为网格群的“补丁”,确保采样消息通知到位。我们还认真扎实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耐心走访,了解居民的现实困难,为下楼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上门采样服务,确保1200余户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科学布置采样通道、合理安排志愿者工作、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充足后勤保障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采样工作质效。24小时、12小时、11小时、9小时、8小时,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从一筛到五筛的采样时间越来越短,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夸赞。今天,面临可能的六筛,我们信心满满、毫不畏惧。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们不吃不喝、连续奋战8小时的背影,看到了工作人员不畏严寒、通宵奋战的身影,看到了热心居民主动送来姜汤、暖贴、热水瓶的剪影……数个无眠的夜晚,周边漆黑一片,只有路灯和蓝顶棚下的灯彻夜不停的闪亮着,格外醒目,像寂静夜空中的启明星,是最亮最耀眼的那颗星。
虽然本轮本土疫情尚未结束,但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共产党人从未缺席。继承着、发扬着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生命至上”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我们不惧阴霾、向阳而行,用爱心、耐心和细心筑牢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庄严承诺。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凛冬散尽终有时,星河长明照津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