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察官工作手记之一
        时间:2014-05-12  作者: 津检二院   新闻来源: 【字号: | |

        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天津检察二分院与静海县独流镇胜利街、工商街和杜咀村结为结对帮扶对象。我院成立驻村帮扶小组,定期选派青年干警驻村。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县委、镇党委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工作组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等为目标,精心组织、深入调研,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在驻村帮扶工作的过程中,青年干警们体会到了与平时工作不一样的感受……


                                                   

        近独流镇

        从得知要到静海独流镇参加帮扶困难村的工作时起,就对乡村生活和帮扶工作充满了好奇和不安——好奇的是我从未真正意义上在乡村生活过,曾经印象中的乡村片段和即将到来的半年乡村生活能有多少重合;不安的是面对院领导的信任和帮扶对象的期待,我能做些什么才能不荒废这半年的时光?

        早晨8点半从院里出发。路上,带队领导就接到静海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下午到县里开会。帮扶工作从启程起就以紧凑的节奏开端了。

        车行1小时许,940,车子开进了独流镇,我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个未来半年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第一印象便是这个地方比我曾经到过的乡村要整洁,路况也较为平整。听带队领导介绍,这条路是刚刚修整过的,以前也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积水严重,让人步履维艰,看来眼前的场景和实际的情况还需要我进一步去感受。进了独流镇不远就是我们的驻地以及我所要服务的街村--胜利街。

        到达驻地以后,和我一样新来的几个同志们显得兴致高昂,把生活用品搬进了要一起生活的宿舍。宿舍当然是平房,让之前一批帮扶组的同志们收拾的干净整齐,可一进入房间还是感觉到了冷意。领导介绍说这边没有暖气,取暖设施打开以后要第二天才能上来温度,看来每人床上留下的军大衣要起作用了。

        待大家将各自的东西整理好,带队负责人就将大家召集起来,简要介绍了独流镇的情况,以及帮扶工作的现状。我也提前做了功课,搜集了一部分有关独流镇的资料,整理如下:

        据静海县志记载,独流地处九河下梢,始建于宋辽对峙期。明永乐二年即1404年,大兴屯田,渐成集镇。因海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三河汇集到此,合为一流,由此而得名——独流。独流自古便是重要的水旱码头,扼守京、津、鲁、冀、豫的水陆交通要道。这里,河水清澈甘甜,旧时漕运船只往来如梭,一派兴隆。明嘉靖年间刻印的《河间府志》有独流北砦、独流东砦等六砦,不难看出这座古镇重要的军事地位。独流砦在北宋末年也称独流口,到了明朝就称独流镇至今。20世纪初,一场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席卷了神州大地,义和团着名首领张德成、曹福田以及滕德生、刘十九等人就是在独流镇立坛聚众,号称“天下第一坛”,后率团民开赴天津痛击八国联军。如今独流全镇共有28个行政村街,36110口人,61613亩耕地,镇域面积64.4平方公里。独流镇位于静海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50公里,距天津新港80公里。东与良王庄乡毗邻,南与静海镇接壤,西与台头镇交界,北隔独流碱河与西青区相望。京杭大运河104国道、津涞公路、津浦铁路、京福和京沪高速公路纵横贯穿,交通十分便利。

        下午,帮扶工作组成员到静海县会议中心参加了静海县委关于“五联户”活动的部署安排,这项活动将成为近期帮扶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开展的情况将在以后的记录中详细介绍。

         

        胜利街困境

        入村半月有余,走访了四十余户村民,与原村委会的老人有过一些交流,对我所在的胜利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胜利街地处独流镇北部,共有1500余人,耕地面积2800余亩,党员50多人,“两委”班子6人,但是无集体企业,2012年村集体收入为零,2013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

        胜利街原本是一个集体经济较为雄厚的村,有2个经济效益较好、占地70亩、厂房3000平方米的集体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目前已经关闭。现在,胜利街成了独流镇里的困难村,农业生产发展滞后,个体经济不发达,集体经济空白,农民增收渠道较少。

        胜利街的困境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是村内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狭窄且没有硬化,下雨天出行十分不便,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村容、村貌建设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路面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没有铺设下水管道,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在街上。

        (二)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有限,劳动力素质不高,增收渠道窄。全村的田地盐碱地较多,影响种植作物的选择范围,主要以种植树木和经济作物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停滞不前,农作物灌溉系统乏力,大棚设施落后老化。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遵循传统、靠天吃饭”的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的办法,优势农作物、特色种植业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缺乏特色,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三)法治建设落后。一方面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法律知识相对缺乏,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平日里多忙碌于田间地头,一般不会认真研究政策和法律,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容易导致农村矛盾增多,凝聚力减弱。近年来,该村前三任支部书记均因经济问题受到法纪和党纪处理,党员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村民缺少依法办事的思想,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么采取激进的做法,搞家族主义,一味蛮干;要么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尽管胜利街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与村干部和部分村民的接触,可以感受到无论是对于以往好光景的回忆,还是对如今困境的痛惜, 这里的人们对于脚下这块土地都充满了热爱,都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这个村庄带来好的转变。对此,我们驻村检察干警都感到责任艰巨。我也将不断思索和适应身份的转变,努力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和转变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